/劉半農
記得五年前在北京時,有位王先生向我說:北京窮人吃飯,只兩子兒麵,一錋子鹽,半子兒大蔥就滿夠了。這是句很輕薄的話,我聽過了也就忘去了。
昨天在拉丁區的一條小街上,看見一個很小的飯館,名字叫作「麵包與鹽」(Le pain et le sel),我不覺大為感動,以為世界上沒有更好的飯館名稱了。
晚上睡不著,漸漸的從這飯館名稱上聯想到了從前王先生說的話,便用京話謅成了一首詩。
老哥今天吃的什麼飯?
嚇!還不是老樣子!──
兩子兒的麵,
一個錋子的鹽,
擱上半喇子兒的大蔥。
這就很好啦!
咱們是彼此彼此,
咱們是老哥兒們,
咱們是好弟兄。
咱們要的是這們一點兒,
咱們少不了的可也是這們一點兒。
咱們做,咱們吃。
咱們做的是活。
誰不做,誰甭活。
咱們吃的咱們做,
咱們做的咱們吃。
對!
一個人養一個人,
誰也養的活。
反正咱們少不了的只是那們一點兒;
咱們不要搶吃人家的,
可是人家也不該搶吃咱們的。
對!
誰耍搶,誰該揍!
揍死一個不算事,
揍死兩個當狗死!
對!對!對!
揍死一個不算事,
揍死兩個當狗死,
咱們就是這們做,
咱們就是這們活。
做!做!做!
活!活!活!
咱們要的只是那們一點兒,
咱們少不了的只是那們一點兒,──
兩子兒的麵,
一個錋子的鹽,
可別忘了半喇子兒的大蔥!
一九二四年五月八日,巴黎
來源~
每日一詩電子報
◇發行: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 http://www.poem.com.tw/
◇主辦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
◇執行:國立東華大學 數位文化中心
◇詩路的E-Mail:poeme@mail.ndhu.edu.tw
◇主編:吳雅淋
◇歡迎提供藝文訊息,請Mail至poeme@mail.ndhu.edu.tw。
報主的話:
詩人的感性,在於用短短的文字表達深寓的含意,有人說台灣的現代詩沈寂沒落了,我們告訴你這句話不對,台灣的現代詩在網路裡蓬勃發展。